政商关系要有度有量

2015-10-23 10:29:14 阅读:

企业家可以大胆讨论积极应对,政府官员也不必敏感和忌讳。这种关系不应被猜想乃至误读,而应公开透明。

从诸多官员违纪违法案例来看,大部分落马官员背后,往往有商人的影子。在中国,政商关系之所以复杂,一方面是受到权力本身特性的影响。权力是政治的核心,而政治又与经济密切相关。因此,在经济生活中,权力不可能隐身在外。但是,作为一种控制力、影响力,权力本质上具有扩张性和吸附性,它总想将自己的触角四处延伸,再加上市场经济本身就不完善,政府的影子随处可见。所以,不难想象掌握权力的官员总想介入商业领域。另一方面,与这些年来的GDP考核机制也有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与自上而下的GDP考核机制密切相关。应该说,GDP考核本身并没有错,而且也在一定时期促进了中国的经济腾飞。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GDP考核逐渐演化成一种“地方发展主义”,促动地方政府使出浑身解数,想方设法地力求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地方政府不惜打政策“擦边球”,为大大小小的项目建设和运营一路绿灯、保驾护航。

政商关系一度被人们过度解读,以至产生一些误解。实际上,政商关系并没有那么玄乎。尤其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当下,政商关系不应玄乎,不能神秘,而应光明磊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告诫各级干部: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

如何做到“君子之交”“相敬如宾”?说到底,就是政商两界要交往有道、关系有度。政府官员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认识到权力是人民授予的,用好手中的权力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其职责所在,而不能携公权谋私利。牢固树立高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守纪律讲规矩,真正做到情不可越法、法不可突破,始终保持自重自省,警钟长鸣,防微杜渐。作为企业,则需要按规矩办事,守住法律底线,不能为了所谓的利润而徇私舞弊、暗通款曲,在与官员的人情交往上,保持必要的距离和分寸。政商交往可以“近”但不能“黏”,政府需要用制度来消除“没有原则的政治”与“没有道德的商业”,真正回归权力和商业的本真;企业则需要把精力放在创新上,相信坚持走自主创新科技发展的路子才是企业的正途。当然,解决政商关系根本在于法治。无数案例表明,政商关系如果不是建立在法治基础上必将导致以权谋私干扰经济运行,用法治管住钱和权,才能守住“度”保持“界”。

有度有界的政商关系,来自政商双方的坦诚互动、依法办事、依规而行、各安其道,力争做到“君子之交相忘于江湖”。随着正风反腐的强力推进,一些官员为了“避嫌”而刻意避开政商交往,不主动去熟悉市场、了解企业,有的甚至对企业家避而不见,或者搞“软拒绝”。很显然,这也是不正常的,背离了有度有界的本来涵义。

其实,在任何一个国家,政商关系都是一个客观现象。企业家可以大胆讨论积极应对,政府官员也不必敏感和忌讳。这种关系不应被猜想乃至误读,而应公开透明。总而言之,政商关系没那么玄乎,只是需要有道并守道而已。


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人民报告立场。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